close
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以下簡稱湯):「技術重要?管理重要?」對於高科技公司的競爭重點就是技術,但技術要領先對手代價高昂;
其次,技術的領先可能會被更新的技術以跳蛙方式超越,舊技術的領先反而成為採用新技術的障礙。
日本四大經營之神之一的稻盛和夫曾說:只有技術的公司,總有一天會跟著技術走進歷史。因此高科技公司絕不能只靠技術贏過對手,必須在各方面管理表現優異。
宸鴻是一個以技術為主的公司,你個人又擔任過摩托羅拉中國區總裁,有雄厚科技背景,怎麼看這個兩難議題?
宸鴻科技集團總裁暨執行長孫大明(以下簡稱孫):我們是科技公司,技術與管理可說同等重要,但最後相對來說,管理還是略比技術重要,重要性五十一比四十九。
創業期,先要有一個突破性技術,進入成長期, 關鍵第一步就是量產。
從量產第一天開始,管理就要進來,因如果你擁有技術,良率卻非常低,成本非常高,就會成為不能用的商品。
開始是一○○%的技術,慢慢的,管理就會比技術重要。
任何技術都有時節性,商業環境、市場需求都在改變。
靠管理可彌補技術鴻溝?
就如摩托羅拉沒想到在歐洲有諾基亞(Nokia)、易利信 (Ericsson),還有一個西門子(Siemens)
歐洲市場沒有美國那麼大,講出口導向,所以它就「鄉村包圍城市」,最後整個市占率被GSM取而代之。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像(錄影帶規格)VHS把BetaMax併了、索尼隨身聽遇到蘋果iPod,都是技術輸給管理的例子。
如果你是技術導向,而非客戶導向的公司,那可能會完全被綁在技術上
但如果用管理角度,持續不斷找到客戶需要的技術,盲點也許會小一點。
孫:對科技公司來講,良率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問題就要追出真正根源。
最怕是說,常看到企業頭痛醫頭,這個問題就這樣弄……,好像就過了,但其實問題本質沒看到。
流程(管理),事實上會變成公司文化。重流程可能易犧牲創新?
湯:管理上強調流程管理是兩面刃,一是數字看不到的地方管不到,其次是不易同時維持創新。
孫:我覺得這是代價問題。當然不走流程就快,但沒有一個流程,一件事常會變成十件或是二十件。
更重要是準確性,照流程走可以避免以後走上冤枉路,不必犧牲上市時間與客戶資源。
以研發為例,它開發完還要量產,下面要放時間給其他人,前面的東西越散,後面的時間越要妥協,到某個程度就沒有報酬率可言了。
管理精華
過去台灣從事代工的高科技業者,泰半不夠重視專利技術,更有忽略管理傾向,用高股利分紅驅動組織效能,而非建立制度。
與這些業者相較,宸鴻有幾個特點:
第一、雖在技術取得領先,但同時重視管理價值,用制度來建立科技業最需要的速度與執行力;
第二、建立制度才可Scalable(將規模快速擴大),近四年宸鴻營收成長超過十倍
員工從數百人成長到四萬餘人,即使快速成長,也能靠縝密管理制度維繫效能提升利潤,並建立企業文化與價值。
從宸鴻的案例,看得出科技公司要成功,技術是充分條件,管理是必要條件。
價格是別人給的,隨時可以拿走;價值卻是自己創造的,任誰也無法帶走
環境變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沿用昨是今非的邏輯。 (彼得.杜拉克)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