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身體的傷是小事, 心理的傷最難好

看不到的傷比看得到的傷更痛!

DSCF0007.JPG  

身體的傷可能數日就能痊癒, 但心裡的傷卻要長期的輔導、重整、復健, 復原之日沒有人說的定, 甚至有許多的人就讓這傷痛糾纏一輩子, 永遠的活在陰影中。

 

維基百科全書對精神虐待(心理虐待)解讀如下: 係通過打擊人之精神而虐待受害人之虐待方式。

 

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 都有自己的認知、情緒及行為, 在兩人互動關係中, 彼此能夠尊重對方, 以溝通體諒對方以達到共識, 這是良性的溝通。但如果只是一方為了達到掌握權力、控制對方的目的, 使對方處於失權與被控制的狀態, 會使用自己的情緒、認知及行為來表現, 則兩個人的互動關係則容易失衡, 若其中一方以「唯我、獨尊、理所當然」的信念驅使達到權力及控制的需求, 進而使用暴力促使其虐待性信念達成, 此時就產生了施虐者及受虐者的兩種角色。

 

一般常見的暴力分為兩種, 一為明顯身體外傷的暴力行為, 因其在醫療體系上容易對外傷情況的描述及診斷, 故較被重視及舉證。再者則是精神暴力, 因精神暴力無明顯之外傷, 難以提出「具體」的事實, 而相關專業人員所持之意見, 大多也為了避免收到「假」的指控, 而要求受虐者提出證據, 受虐者只能在被忽視的狀態下及冒者危險搜證的身心煎熬下一再的容忍退讓。

 

到底什麼叫精神虐待呢? 成日批評, 無端找人發脾氣, 以恐嚇方式苛刻管教, 使人感到不安恐懼, 使受害人覺得安全受到長期威脅, 誤導灌輸錯誤意識及思考, 使受害人傾向用暴力解決問題、濫交及濫交藥物…..等。

 

長期的精神虐待會造成受害人發生頭痛、頭暈、精神不好、情緒低落、睡眠障礙、莫名恐慌…等身心症, 呈現憂鬱狀態合併情境誘發陣發性焦慮症。

 

案例:

A先生有嚴重的疑心病, 常懷疑太太在他在上班時間有背叛的舉動, 下班回到家則以質問的口氣詢問太太一天的行程, 回答不慎則免不了三字經、行為不檢點不守婦道及淫蕩等字眼辱罵, 甚而恐嚇要她娘家要她的行為一起負責任要她全家負出慘痛的代價等等威脅字眼。受害者於長期的暴力下產生了強烈的不安感, 精神恍惚, 一聽到辱罵批評的對話則強烈的情緒不穩定情緒激動, 與別的男人交談則腦海浮現先生的叫罵臉孔, 漸漸的疏離人群躲進自己的世界裡不願出門, 夜裡常做惡夢驚醒, 終日惶恐不安, 什麼事都不想做, 只想掉眼淚。

 

以上為個人之淺見, 歡迎大家給予指導及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ckey 的頭像
    Mickey

    Mickey0707的部落格

    Mick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